参加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的体会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17日 浏览人数:[0]
参加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的体会
不知不觉,我在省儿童医院为期三个月的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已经结束,很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次的外出进修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的帮助和辛勤工作,才能使我安心完成学业。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现把我的学习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首先,我感觉专科护士培训明显优于进修学习。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定护理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学习而被认定合格的护士。1900年AJN(美国护理杂志)中一篇题为"Specialties in Nursing"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专科护理的概念。护理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护理临床专家"是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的雏形,指在某临床领域具有广博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能力,能向病人提供质量最高的护理服务的护士。除直接护理工作外,还起咨询和指导作用,其权威地位得到社会和专业认可。事实上,CNS 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还需具备执业资格、遵循执业标准、是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某个专科领域如老年科、癌症、造口、透析、器官移植、哮喘、新生儿、妇幼保健、DM 、COPD 为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化的服务。目前我省已陆续开展ICU、急诊、手术室、血透、PICC、糖尿病、新生儿科、老年科、介入等相关科室专科护士培训。非常荣幸,我也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支持下加入了这个行列。
通过一个月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我们在理论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像我这样原来没有从事新生儿专科的人员。从各大医院抽调的老师们用生动、形象又贴合临床实际的授课方式让我们享受了一堂堂视听盛宴。接下来在省儿童医院为期两个月的临床实习,让我对新生儿科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于1987年,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已发展成院前急救转运、新生儿诊疗和早产儿救治、出院后随访为一体的大型新生儿专科。目前新生儿科共设5个病区(早产儿ICU、足月儿ICU、新生儿黄疸病区、普通早产儿病区、胎儿与新生儿外科)。根据培训中心安排,我被分配到普通早产儿病区和足月儿ICU各实习一个月。记得在初次踏入病区的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新生儿科是一个封闭式管理,分为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及康复区三个病区,护士站设在病区中心位置,四周都是置于温箱里的新生儿和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报警声音,忙碌的护士来回穿梭于病房治疗室之间,令我眼花缭乱,无从入手。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努力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我很快地就熟练掌握了早产儿护理常规、新生儿复苏流程及各种仪器如辐射台、温箱、蓝光箱、血气分析仪、呼吸机等的使用,还掌握了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观察、护理,早产儿肺出血的处理,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护理,呼吸机病人的护理及记录,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感染的观察及护理,PICC的维护等新知识、新技术。工作之余,科室经常组织多项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通过与护士长们的交流,获得了相关资料,包括护理人员培训手册、新生儿室相关人员的培养制度、新生儿室的各种相关制度及各班职责、各仪器消毒措施、无陪病房与家属的沟通技巧等,为下步开设新生儿室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我深切地感受到除了学习护理知识技术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的热情、和协作的团队精神等诸多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多元的护理人员梯队。病房的护理队伍设有护士长、核心小组成员、专科护士及临床护士,大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相互协作,确保护理质量。病房护工,负责终末处置和外出勤杂等工作;卫生员,负责病房卫生。通过人事的周密设置,各人按职责行事,使病人感到入院后即有一种安全感,一切尽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之中。五个核心小组成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分管基础护理、危重病人、药品管理、医院感染、护理文书五大项目,各小组成员再具体分工将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患儿,最后护士长随即抽查,将结果再反馈到每一位组长,组长组织成员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此循环。同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护理查房,提升科室护理质量。科室按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制度规范、流程健全,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特别重视制度的落实,从小事做起,严格执行规范、流程;护士长管理紧紧围绕目标管理适时落实护理管理者的职责,不讲形式,不做假;创新思维模式,护士长根据科室特点,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改进护理方法及应用灵活的管理技巧,更大限度地做到“以人为本”,取得较好的效果。她们这种有章可循、处处讲规范、层层抓落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及借鉴。
在学习期间,我也了解到儿童医院正在对护理人员实行层级规范化培训,对每一位员工都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并且定期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对护理人员实行严格绩效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医院的工作紧张而繁重,院方为了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科室生日庆祝等。
二、感受和谐的团队协作和专业态度
儿童医院新三科病室设立三个病区,既相对分开,又很统一。每位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确保病房的护理质量。每一次加班加点、每一次忙到没时间上厕所,她们都毫无怨言。不管哪个病区,不管谁分管的病床,只要是有病人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援助,大家都会主动参与抢救。大家都知道新生儿的夜班不好上,喂奶、换尿片、翻身、更换血氧探头位置等等,一个又一个晚上就是在病房里穿梭到了天亮。谁不希望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哪怕是能趴着咪一小会?可这里的老师们从来都是勤勤恳恳、矜矜业业,来来回回的巡视在患儿身边,监护仪的任何一声报警都会以最快速度查看,去处理,温箱的温度随时根据患儿的温度来调节好让患儿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尽快康复。每天看着她们对待病人的精心呵护与态度,我非常的感动,觉得惭愧自己日常工作中对待病人的护理做得远远不够。
此外,新四科彭主任耐心细致地传授,不厌其烦地解答,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只要科室接受了新病人,彭主任都会带领进修医生、护士一起查房,从临床表现到鉴别诊断再到治疗要点,彭主任都一一详细解说并现场提问,以巩固所学知识。平时一有时间会还会给我们讲课,不厌其烦,直到你听懂为止。因此,只要彭主任一查房,我们都会主动跟过去聆听,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他也会及时的解答。
三、体会温馨细致的人性化服务
新三科肖艾青护士长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新生儿科是二分治疗,八分护理。尤其是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皮肤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环节。科室所有的水龙头全部为感应开关,装有长柄按压式洗手液、擦手纸等,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又能节约能源、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所有使用CPAP的患儿,都会用一个人工保护膜垫在鼻子和鼻塞之间防止压伤;病情不稳定的宝宝,实行每天温水擦浴,病情稳定的宝宝则实行每天沐浴,用强生婴儿润肤油清洁全身所有皮肤皱褶处,动作非常轻柔,同时进行新生儿干预抚触。这里的患儿胃管会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理由是不想因为胃管而使他们少了一个鼻腔而加重他们的呼吸困难。对于早产儿来说,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且说话声音和操作时尽量轻,减少声音的刺激,各项治疗集中进行,所有暖箱上都会有一个卡通罩布,主要减少光线和外界的刺激。住暖箱的新生儿都用浴巾被做成鸟巢,使每一个患儿都感到舒适,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细心,对每一个患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力争让每一位宝宝享受到妈妈般的照抚。
四、学习规范化的培训与服务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新生儿科有很多种牌子的仪器,各种新生儿呼吸机、高频振荡呼吸机、进口及国产婴儿暖箱、辐射台、CPAP以及中央监护仪、输液泵、输液蠕动泵等,每位护士都熟悉每一台仪器的操作,这得益于他们规范化的培训。每月安排护理查房和护理讲课,用幻灯片加床边的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和护理提问。对于新护士,还安排专人带教,每星期安排的培训更是从科室制度以及每样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讲起,使她们更快的熟悉和掌握。
为响应卫生计生委的号召,新生儿科正在全面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于那些条件许可且预计住院时间长,出院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家长参与宝宝的治疗护理的病例,她们提倡在院期间家长通过专业指导后参与宝宝的日常照顾。同时,利用每周一、三、五家长探视等候时间,播放新生儿日常护理视频。如果是早产儿出院,就会联系准备出院的孩子家长到科室接待室学习护理知识,比如洗澡、喂养、换尿布等日常工作,护士会在现场示范,直到他们的父母完全掌握才将宝宝放心的交到他们的手里。通过标准得体的服务方式,向患儿家长表示关心与同情,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准。
进修很累,因为要学的东西多,需要自己动手才能熟练掌握,需要认真思考才能适应角色转换,需要培养自己慎独的精神等等。这就是一个过程,坚持下来,自己才会有个完美的跳跃。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的感受更加清晰、深刻,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抹鼓励的微笑,一个关爱的举动,这都是护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将外院好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以最好的方式在我院进行落实发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我要感谢医院的领导给了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也许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它可以渗透进我的思想,为我的人生赋予新意。(儿科:孙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