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肝胆外科成功开展ERCP手术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20年11月06日 浏览人数:[0]
近期,我院肝胆外科成功实施了数例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实现了不开刀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取石,避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的痛苦。
来自新邵县雀塘镇的李奶奶,今年71岁,2001年曾经做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近短时间,李奶奶的眼睛、皮肤都明显变黄,进食后总感觉腹胀不适。10月12日,李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就诊。
接诊医生吕方冰告诉笔者,李奶奶入院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皮肤巩膜黄染,门诊肝功能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707 u/l,谷草转氨酶702 u/l,总胆红素230.1 umol/l,间接胆红素204.4 umol/l;CT、MRCP结果显示: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并胆囊扩张、胆管炎,肝硬化、脾大伴少量腹水。“因结石阻塞胆道,李奶奶体内的胆红素、转氨酶都远远超出正常值,保守的药物治疗已不能治愈,需手术治疗。” 吕方冰说.
“考虑到患者基础疾病多,肝功能差,如果进行开放手术,创伤太大,手术风险大,患者很有可能耐受不了。”普外二科主治医师周勇介绍说,“为此,我们周主任反复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商量后,最终决定借助ERCP,在静脉全麻下用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插管至胆管,在造影可视的状态下,取出胆管结石。”
经术前充分准备,10月25日,周勇主治医师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成功为李奶奶进行ERCP+EST取石+ENBD术。术中可见肝内外胆管均扩张,呈枯树枝征改变,胆总管内径约3cm。大约30分钟后,李奶奶体内如花生米大小的两枚不规则结石被成功取出。次日,李奶奶复查肝功能显示:总胆红素已降至118 umol/l,间接胆红素降至98umol/l,胆道梗阻得以解除,黄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手术正在进行中
11月2日,笔者再次见到了李奶奶。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李奶奶目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巩膜颜色已恢复正常,鼻胆管引流通畅,可正常进食。医生说,再观察几日就可以拔管出院了。
普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鸿东介绍,ERCP技术是在X射线下进行融合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高难度微创内镜介入技术。它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患者舒适性高、可反复处理胆道问题等优点,近年来深受患者青睐。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基础性疾病较多或较重,手术麻醉风险较大,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危重患者,ERCP疗效确切,风险也小于外科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是肝胆胰外科传统手术治疗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
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养适用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大力实施“特色建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普外二科积极培养人才,选派科室骨干医师周勇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1年,添置了ERCP诊疗的相关介入治疗器械,并与邵阳市中心医院紧密合作,逐步破解设备、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截止目前,普外二科已成功为12例患者进行ERCP手术,既减少了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带来的不便,又为患者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用。
ERCP技术的顺利开展,让新邵百姓在家门口便享受福利,填补了新邵县ERCP治疗胆胰疾病的技术空白,也充分表明了我院普外二科内镜诊疗技术实力的巨大提升。“肝胆”路上,“胰”路守护!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普外二科将不断提升专科业务水平,形成专科技术特色,更好地为新邵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