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23日 浏览人数:[0]
有人说“现在医患关系太复杂了”,
有人说“奋斗在临床一线,累得像条狗,还不被病人理解,简直都要怀疑人生了”,
有人说“现在的病人动不动就要投诉,没有以前淳朴啦!”
……
确实,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不好的言论,医患关系也掺杂着某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是,美好的事物还是占大多数,大部分患者及家属还是理解和配合医疗工作的。我想,只要我们将心比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哪怕结局不一定那么完美,患者及家属也能理解我们尽力了。每个人都全心全意投入了,一定会换来不一样的结果。
某天午休期间,突然接到科室电话:“有急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好,马上到!”放下电话,顾不上形象,拿起手机、钥匙就急忙赶往医院。七分钟后赶到科室,换鞋、更衣、洗手,进入手术室,一切准备就绪。此时,急诊的伙伴也正好将病人送达介入导管室。
“先生,您好!胸口还疼吗?”
“医生刚刚给我吃了药,现在好些了,但是胸口还是有些紧闷。”
“好的,您放心!我们医院这类介入手术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我们会以最好的技术为您服务,您安心躺在手术床上别乱动,有什么不适随时告诉我们。”
“叔叔,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老家是哪里的”……
每次手术开始之前,我都会和病人聊聊家常,一来再次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二来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6年的介入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部分患者做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尤其是刚进手术室那一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律、呼吸、血压的改变。这时候,适当的聊家常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适应手术环境,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术前心电图
与许多患者一样,这位叔叔及其家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家人虽然关心他,却并没有意识到心肌梗死的严重性,在等待医生谈话期间拉起了家常。她们不知道的,手术室的我们正在准备着一场与死神的生死较量。
随后,医生给他们做了简明扼要的疾病知识普及,耐心细致地讲解患者目前的危重情况,此时的他们才懂得了手术的难度与意义,明白时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对亲人的担心溢于言表,话语间都有点语无伦次。但是,很快,我们赢得了家属的支持与信任,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有了他们的支持与认可,我们就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能打赢这场生命的保卫战。
中午一点三十分,手术开始了。手术医生、护士、技师,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地忙碌着,气氛虽然有些紧张,但也充满着生的希望。十几分钟后,造影显示:引起此次胸痛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前降支,已经完全闭塞了。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供应左心室大部分血液,血液供应一旦中断,就会使大面积的心肌细胞因为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必须马上开通血管。每一个参与手术的人心里都清楚,必须尽快恢复血流,挽救心肌细胞,手术难度很大,风险很高。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这一次失败了,只是百分之几的概率,但是对于这个叔叔和他家属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医生没有时间多想,再次与家属沟通,家属非常理解,对医务人员表示充分地信任。家属的信任给我们吃了一剂定心丸,所有人员全力以赴做好手术。小心翼翼地送入导管,然后逐步通过血管内斑块的重重阻碍,到达闭塞部位,行球囊扩张,植入药物支架一枚……三十分钟后,手术成功了,恢复了三级血流,患者说胸闷消失了,脸色也红润了,眼里充满了感激。此刻,我们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得知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家属感激不已。离开手术室的时候,不停地对我们说着感谢的话。我知道,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是最真挚的感谢。
介入中心开科已经六年了,共完成各类介入手术2000余例。六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挑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介入队伍也一点点成熟、壮大,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全力以赴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回顾走过的六年,我想对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说,感谢你们!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作者:介入中心 周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