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抗疫先“锋” 铮铮“钢”骨 战“疫”有功 -记新邵县人民医院刘锋钢先进事迹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5日 浏览人数:[0]

抗疫先“锋” 铮铮“钢”骨  战“疫”有功

         记新邵县人民医院刘锋钢先进事迹

刘锋钢,男,汉族,197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3年6月毕业于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200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新邵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委员、邵阳市重症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邵县医学会常务理事。

舍小家为大家  紧绷生命之弦

2020年的春节是不平凡的,新冠病毒在全国蔓延。1月23日晚上大年二十九,刘锋钢和家人正在吃团年饭,刚端起碗筷没多久,就接到了医院紧急召回的通知。他立即放下碗筷,开车直奔医院。从那一刻起,作为新邵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专家组成员,一直身先士卒,一直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每天和专家组成员一起把关审核、组织会诊、拟定治疗方案、指导重症患者抢救、组织人员培训,在会议室、感染科门诊、病房之间不停穿梭。在管理好ICU的同时,他多次往返县内各个医院、医院各个科室会诊、指导工作,不分昼夜,任劳任怨。

2020年2月13日,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全市统一部署,需要从各县(市)医院抽调医疗业务骨干前往市中心医院支援。得知这一消息,刘锋钢第一时间提交申请12时接到通知,14时他就火速出发。

临行前,他在给妻子和孩子的信中如此写道,“疫不平,国难安。我是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所在,国难当头尽自己的一份力而已,更何况我们ICU是特种部队,必须冲锋在前。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刘锋钢舍弃了小家的短暂团聚,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付出努力。37个日日夜夜从来没有8小时工作制,只有24小时全天候,从来没有固定休息日,只有时刻准备、时刻待命。在此期间,他只能通过电话与家人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家人的安危。

妻子杨海涛告诉记者,其实他不管是平时还是这次特殊任务,这些年,她也已经习惯了爱人坚守岗位不在她身边的日子。“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也为了我和孩子的安全,大年二十九他就把我和孩子送回了寸石老家。作为他的爱人,我知道工作和病人对他有多重要。我要把家守好,把孩子带好,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杨海涛笑着说

2月18日,13岁的儿子刘力威思念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儿子写道:爸爸,您就安心地治病救人吧,家里有我呢。作为您的大儿子,我一定像个男子汉一样,守护好咱们的家,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努力学习,利用假期查漏补缺,争取把不足的都迎头赶上。等您凯旋时,您一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儿子!

收到儿子的来信,刘锋钢哽咽而又坚定的说道:“一直以来,我总是忙于工作的事情,对他的关心和教育都远远不够。感谢儿子的理解和家人的支持,作为重症人,我一定不负重托、不负使命,尽全力守护好病人的生命安全!”

 

逆行战“疫” 不负初心使命

在援邵抗疫的37个日日夜夜,刘锋钢每天坚守在市中心医院的感染科重症区。他说,每当穿上防护服、戴上无菌手套,就会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何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每天三班倒,忙碌而充实。重症区的病房里,因为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进病房里热得很,出了病房又觉得冷,衣服经常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一个班8个多小时下来,体力消耗很大,有时候甚至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image.png

刘锋钢(右一)床旁检查病情  摄于2020年2月20日  孙移新

2020年2月18日,一位年纪较大的女性患者转入了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重症区,面部表情十分痛苦。刘锋钢判断该病人情况危急,需要马上抢救。他与另外一名同事冒着暴露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检查气道、测量心率,随后给她调高氧流量、推注麻醉药、上呼吸机,整个抢救过程大约持续了三四十分钟,等患者病情稳定下来后,刘锋钢已浑身湿透。尽管近距离接触患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他称,“只有医生不害怕,才能为病人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我是医生,更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最多的时候,我们要同时监护6个重症患者,盯着每一位病人和检测仪丝毫都不敢放松,确实感觉挺累的,但是比起武汉当地的医生,我们还差远了。”刘锋钢笑着说。护目镜经常起雾,有时只能从一个没起雾的角落才能看清楚眼前事物;防护服太厚重,影响了手臂的用力;无菌手套太厚,也使得医务人员的手指没有平时灵活。刚进感染科重症区的时候,刘锋钢很不适应。“并不是因为身体的不适,而是这些防护设备让我们操作起来特别费劲。我必须尽快适应,才能更好地去抢救患者。”刘锋钢说。对于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他都了如指掌,只要一抢救病人,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病房。看着这些重症患者经过他们的治疗后一个个病情好转,最后痊愈出院,刘锋钢说,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月23日,新邵县人民医院为支援邵阳定点医院,圆满完成任务归来的刘锋钢等医务人员举行了欢迎仪式,向平安凯旋的抗疫英雄表示慰问。

全力以赴  守护生命防线

“ICU”三个字母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英文缩写,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会集结生与死的挣扎,上演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到这里的病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着我们的职责就是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去挽救每一条生命,去守护生命最后的防线。”刘锋钢不止一次这样对同事说。在ICU里,他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每年和同事从鬼门关抢救回数百个急危重症患者。

image.png

刘锋钢的抗疫日常工作 摄于2021年1月20日 孙移新

2021年正月初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了一例心跳骤停的男性患者。当时该患者是独自一人来看急诊,自称胸痛,在急诊科就诊时突然昏迷,送到ICU时已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刘锋钢接诊后,沉着应对,在简单了解症状后,判断是过劳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于是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经过30分钟常规心肺复苏后,该患者依旧没有心跳,刘锋钢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继续一次又一次按压患者的心脏,终于,在经过90多分钟的超长心肺复苏后,患者终于恢复了心跳。他顾不上疲惫到极点的身体,组织医护人员将患者转入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并联系患者的家属。闻讯赶来的患者家属在得知抢救过程后,紧紧握着刘锋钢的手,泣不成声地连连道谢,并于第二天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这样的生死时速实在太多,但刘锋钢总是称“这都是医生的职责,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决不放弃。”

脚踏实地 引领学科发展

2014年,新邵县人民医院组建重症医学科,刘锋钢勇挑重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当时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均极为短缺,他组织医务人员外出进修,亲力谋划科室布局、设备安装、规范流程,带领医护团队刻苦专研专科技能。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是新邵县域内唯一一家综合性ICU,是邵阳市重症医学会副主委单位,拥有医护人员26人, 所有医务人员均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湘雅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二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配备了德国Drager呼吸机10台,谊安转运呼吸机1台,科曼多功能心电监护仪15台、中央监护系统1套、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3台等各种先进急救设备。他在医院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如人工肝、血浆置换、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丰富了医院的诊疗项目,填补了县内甚至市内相关医疗领域空白,解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除了重症医学科的日常工作之外,他一肩挑重担,坚持在院内科门诊坐诊,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0%,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一级病历达标率95%以上,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同时,他还注重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了《左旋甲状腺激素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小剂量强的松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价值》《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效果评价》等专业医学论文。

        淡泊名利 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

我是党员,这是我的使命!”这是刘锋钢同志经常挂在嘴巴上的一句话。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医者初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重症医学科(ICU)这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年,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领导同事和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及赞誉,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个人”,先后获得“2020年度湖南省医师奖”“2020年度邵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邵阳市最美抗疫人”“湖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2020年度“邵阳好人榜”2021年湖南省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image.png

              刘锋钢个人荣誉证书    摄于2020年11月12日 温鑫林

在荣誉面前,他不骄不躁,淡泊名利,践行着的党员初心使命,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义务,得到了领导、同事、病人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