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这些用药知识,你应该了解!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24日 浏览人数:[0]

近百年来,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人类发明了一系列抗微生物药物,半个多世纪以来,抗微生物药物的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细菌耐药危害日益严重,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50年,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将死于超级耐药细菌感染。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1bb1f4b5dfafdf2585b39499155ebe7.jpg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够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等。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名称中一般含“头孢”、“西林”、“霉素”、“沙星”、“硝唑”等。

 

耐药性如何传播?

 1bf0ab825d819202ff87901f6f142b6.jpg

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会诱导产生耐药微生物;耐药微生物不仅会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感染;也会进入到我们周围的大环境,导致人类或动物感染;无论是人类和动物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残留,进入环境,长期蓄积于水与土壤之中,也会诱导微生物耐药的发生;微生物耐药机制往往是由耐药基因决定的,耐药基因不仅可以垂直传播,还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进行传播,让原本不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耐药;耐药基因同样可以存在于环境中,水和土壤中,甚至空气中,传播耐药性。

 

常见使用误区有哪些?

 

感冒了就吃“头孢”

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头孢”不仅杀灭不了病毒,还会将肠道中的有益菌被大量杀灭,导致菌群失衡,未杀灭的耐药菌趁机繁殖。针对感冒,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注意开窗通风和保暖。

 

病情好转就停药,就怕有副作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治疗往往有一定疗程,疾病还没好全就停药,容易让即将“全军覆没”的微生物“死灰复燃”,这些还没被杀死的微生物往往耐药性比较强,大量敏殖后再次治疗的难度会增大。使用药物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

 

多用几个药,用贵的药疗效更好,病好得更快

用药在于精准而不在多。一味用“好”药,多用药,有时候往往是“小题大做”,不仅浪费了药物,还会培养微生物的耐药性。能扛过“高级抗微生物药物”的病原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一旦感染,一般的药物无法起效,得用更高级的抗微生物药,慢慢的,我们将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有炎症就要吃“消炎药”?

炎症≠感染。感染可导致炎症,但炎症不一定是感染。像一些骨关节炎、心肌炎,很多不是因为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果没有感染,就没有必要吃抗菌药物。因此,若发生感染,应该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师来判断炎症的原因,对症下药。

cd44f33d16fc4694fdd73822170b084.jpg

53f009053251096ed404c210618ab75.jpg

内容转载自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