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三孩生育政策来了,高危孕妇需“悠着点”
发布:周小江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15日 浏览人数:[0]
六一前夕,“三孩生育政策”一出台,各大微信群里就直接炸开了锅,引发了全网热议。甚至有人调侃:没想到,国家送给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居然是弟弟妹妹。
面对这个重磅消息,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想法各有千秋。有人想到房子、收入、产假、带养等现实问题,想生能生却不敢生;有人喜欢独自享受生活或婚后享受自由浪漫的二人世界,可生能生却不愿生。还有人很想生,因自身健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医师不建议其生却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生,恨不得立刻实施造人计划。就像有人爱猫,有人爱包,有人就爱生宝宝。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谁都不喜欢“不速之客”,我们产科也是如此。因为在医院建档、产检的孕妇,每次检查情况都会登记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高危孕妇还会盖上醒目的“高危”红印章。这样,医师对孕妇整个孕期的情况会全面了解,无论接生还是治疗,相对容易很多。我们最怕的就是没有建档,突然而来的孕妇,尤其是没有建档的高危孕妇。
李女士就如此。追问病史,她孕8产2,这是第三胎。原来,在过去的12年里,李女士怀孕7次,这已经是她第8次怀孕了。期间有2次早期不全流产大出血,两次剖宫产史,最近的一次还是前置胎盘做的手术。术中术后医师再三嘱咐她避好孕不要再生了。谁料她三年不到又要生了。整个孕期因怕花费钱只做了两次检查。我们问她:你都有两个孩子了,为什么还要生呢?像你这种情况,是不能再怀孕的,太危险了。原来,她生了两个女孩,尽管知道危险,但传宗接代的思想及婆家、丈夫的极力支持还是给了她不顾生命安危也要生的勇气。虽然术中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出血较多,好在产科医疗团队顺利给她做了手术,大小小孩性命无忧。可惜还是没有如意,又生了一位女孩。看着她见到女儿出生时泪水直流,以及婆婆、丈夫很不高兴的神情,我心情非常沉重。后期,她不愿结扎,可能还想保留一份希望吧。
其实,现代社会,儿女都一样。我们只希望她能脱离自制的思想牢笼,好好的珍惜自己,好好的爱护自己三个女儿。不要再冒险生孩子了。
案例二
小王很开朗,挺着大肚子,宫缩阵痛了还能和隔壁孕妇说说笑笑。穿着时尚漂亮的孕妇服,一看就知道经济条件不错。她已孕10产2,前两个都是顺产,一儿一女,其余都是流产,到底流了多少个,她也记不清了,估计7个。这是第三胎,也是大约第10次怀孕,最小的孩子都10岁了。问她为什么有女儿儿子了,中间流掉那么多,时隔这么久,现在还要生?她说:“多子多福,我那个时候条件不好,所以没打算生,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所以就多生几个。”我看着她,摇摇头对她说:“姑娘,没错,你现在是条件好了,不差钱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的多次孕产史,风险加大,你的子宫不允许了”。果不其然,胎儿娩出后,整个子宫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怎么刺激都不收缩,而且胎盘粘连严重,导致产后出血,命悬一线,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才把她从死神那拽了回来。吓得她再也不敢说,多生就是福了。
哪些是高危孕妇?
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 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就称为高危孕妇。
WTO和联合国组织所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外,还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
因此,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智障、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妇来进行孕期高危管理。
高危孕妇想拼三孩,怎么办呢?
孕前评估很重要:比如说最佳生育年龄在23-30岁,超过35岁就属高危孕妇了。而此次三孩风潮中不乏年龄超过35岁甚至40岁以上高龄孕妇。虽然此前有报道,我国一位60岁失孤母亲经过试管婴儿产下孩子,网上也有报道印度一七旬老太生子事件,这些都说明:生育没有一个绝对不能的年龄,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只要想生、能生,辅助生育技术已经帮助很多超过生育年龄的女性实现生育梦想。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风险也在上升。
再比如说第一次生育为剖宫产术,第二次风险通常不会很大,但如果前两次都是剖宫产,那再次生育风险就会陡增,通常,这时候医生都会不建议继续生育。如果各位女神特别特别渴望再生,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产科医师进行全面体检和生育功能检查,做好全面评估,然后再实施造人计划。
按时孕产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孕检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一道屏障。毕竟高危就是高风险,特别是高龄孕妇,身体各项功能都下降了,怀孕生子过程中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胎儿畸形等风险均会增加。所以一定要按时孕检,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尤其是唐氏筛查,四维彩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也多姿多彩,导致不少夫妇养成了熬夜刷手机,应酬酗酒,大量抽烟等不良习惯。在此,我们要提醒各位准备孕育下一代的夫妇,为了优生优育,备孕夫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调整好家庭、工作、孩子与怀孕之间的心理状况,为迎接宝宝的到来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
虽说三孩生育政策是国家新政策,需要全力支持,积极响应。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仍要提醒为之兴奋的高危女性需要理性对待。相信,只要做好科学备孕,怀孕定期产检排除不良因素,大家一定会如愿生下健康聪明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