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18年05月17日 浏览人数:[0]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是国家关爱妇女儿童的重要举措,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高。
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在哪里?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 男女或男男之间无保护性的性传为可以传播艾滋病,性伴侣越多,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2. 血液传播 输入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格的各种医疗器械及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等都 可传染艾滋病。
3. 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什么情况下不会感染艾滋病?
日常接触不传播。日常接触包括:一起洗浴、游泳、咳嗽、打喷嚏、握手、拥抱、共用电话、共用钱币、共用碗筷、共用被褥、共用厕所、一起劳动等 。
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虫叮咬不传播。
选样预防艾滋病?
1. 洁身自爱,气绝不安全性行为
2. 正确使用套
3. 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 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
5. 安全输血
6.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生。但需要在孕早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 ,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孕期规范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和人工喂养,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法建议
喂养方式: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特别注意:没有条件人工喂养或纯母乳喂养者,不能过分强调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不超过4个月。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危害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如果梅毒孕产妇没有及时治疗,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有哪些症状?
早期会在接触 部位出现红色结节。随后会出现全身对称性红色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等部位,感染两年以上,可发生多个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先天梅毒患儿会出现皮肤粘膜、眼、骨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隐性梅毒感染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需要尽早检测,尽早预防母婴传播。
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怎样预防梅毒?
1. 守性道德,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2. 正确使用避孕套
3. 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 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检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先天梅毒发生的。
梅毒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尽早到医院接受检测和规范治疗,并在治疗 后定期复查。婴儿出生时接受规范的预防性治疗,梅毒母婴传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梅毒妈妈产后 母乳 喂养建议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宝宝母乳喂养建议:
1.实行了孕期母婴阻断,婴儿除外先天梅毒且母亲给予正规的抗梅毒治疗,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或在1:2以下,无乳头皲裂和 乳腺炎 时可以母乳喂养。
2.母亲没有经过正规治疗或治疗后滴度仍高者,应暂缓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HBV是一种DNA病毒,是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中可保存15年。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肺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2血液传播
3性传播
4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径,疫苗接种全程需要接种3针:
1.出生时,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2.1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3.6个月,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
乙肝孕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建议
产后新生儿的阻断很关键!!
母婴阻断: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母乳喂养。
注意事项:
1.喂奶前洗手,擦拭乳头
2.奶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
3.孩子和妈妈的用品 隔离独立使用
4.婴儿定期检测乙肝抗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