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别惊慌
发布:未知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09日 浏览人数:[0]
“为什么用自己的乳汁喂宝宝也会出现黄疸呢”?“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呢”?在病房实习中不时碰到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问到医护人员。
从医学角度来看,婴儿呱呱坠地后,随着断脐与啼哭婴儿自已独立的心肺循环建立,皮肤因有富含氧份的动脉血滋养而显红润。但少部分患儿表现为母乳喂养后数天,皮肤及黏膜渐渐出现黄染,如果患儿一般情况好,又能充分排除引起患儿黄疸的其它各种原因,那么其多为母乳性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
发生率可达1%-2%,甚至更高。发病的原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新生儿对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小肠对胆红素重吸收增多有关。
如果确定自己的宝宝是母乳性黄疸,就不要过于担忧,一般来说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停喂母乳后数天,黄疸会消退,但是母乳喂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婴儿得到必须的营养,可以采取多次少量母乳喂养的方法,并经常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旦明显增高,则暂停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新生儿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的黄疸,也不必停母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增高,黄疸会慢慢消退,对婴儿并无多大影响,少数黄疸较重者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处理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