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留置PICC技术
发布:Mxso_rmyya 更新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浏览人数:[0]
近日,我院肿瘤、血液科成功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留置PICC技术,整个置管过程顺利,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建立了一条无痛、安全的静脉通道,弥补了患者去往上级医院置管带来的不便。
据了解,7月31日该患者在我院普外二科行乳腺癌乳腺切除术,于8月19日转入肿瘤科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强刺激性,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一旦渗漏到静脉外可导致严重后果。为保障患者安全并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经医护患三方沟通,决定采取PICC置管。可是该患者体质肥胖,其上肢血管条件极差,即使是普通的留置针都难以穿刺成功,如果采用传统盲穿置PICC管,成功率几乎为零。
“其实,考虑到置管的难度及风险,我们最初是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去置管。但是,这位大姐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她本人对我们也很信任,尤其是看到大姐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护士长谢双玉介绍说。于是,她和PICC专科护士石娟丽(拥有PICC高级专业技术资质)商量,决定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行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
8月24日13时,在多学科医护人员密切协作下,石娟丽顺利完成了该患者的PICC置管。穿刺置管过程非常顺利,置管后经胸片显示,导管置入正常,患者接受程度良好。
我院现有PICC专科护士3名,自2015年开展PICC置管以来,已成功开展置管近60余例,PICC维护每年达1000余例。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留置PICC技术在临床实践上成功应用,使我院在建立静脉血管通道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突破了在血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传统盲穿置管成功率低的技术瓶颈,将为中长期静脉输液,尤其是静脉穿刺极度困难的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经济的医疗服务。
知识链接:
众所周知,对于血管条件差、需要化疗的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完成。随着医学科学发展,PICC导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既能减少穿刺的痛苦,又能保护其他外周血管,留置时间长,是长期输液、化疗患者的最佳选择。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且穿刺技巧较高,对无法触及血管的患者需行多次穿刺。而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使操作者很清楚地观察到血管的状态,减少组织损伤,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等优势,既能解决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困难的难题,又能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慢性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首选的理想输液通道。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是目前临床上PICC置管的“黄金标准”,通过超声引导的帮助确定位置,深度以及穿刺部位,可置管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全程可见、损伤小、定位准、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对于临床中常见的肥胖、水肿、反复化疗、静脉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解决这些难题。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势:
1、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血管,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实施穿刺,成功率高,免受二针痛苦,可以避免盲穿失败导管浪费。
2、肘以上置管患者舒适,肢体活动自如,家务劳动不受影响。
3、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肘以上置管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减少了导管收牵拉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4、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并发生的发生。
5、置管结束后可以用超声检查颈静脉,能够现场及时纠正导管颈静脉移位,避免盲穿置管拍胸片后才能发现导管移位到将静脉。